国外专利申请/美国专利申请
§1. 国外专利概况
一.国外专利概述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规定,将在国内完成的发明创造向国外申请专利的,应当首先在中国国内申请专利。向国外申请专利时,应委托国务院指定的涉外代理机构办理有关手续。目前申请人除能直接向国外申请专利保护外,还可通过两种不同的途径向国外申请专利保护(一种通过巴黎公约途径,另一种是通过PCT国际申请途径),而主张中国的专利申请日为国外专利的申请日。
二.国外专利的范围
共同参加巴黎公约或国际专利合作条约(PCT)成员国,或与中国国家双方有签订有关专利协议的国家。
三.通过巴黎公约途径申请国外专利
巴黎公约的重要原则之一是“优先权原则”,欧盟外观如何申请,该原则是指申请人在该公约任一成员国就一项发明创造提出申请后,在一个特定期限内(即优先权期限:外观设计为6个月,发明或实用新型12个月)同一申请人也可就其同样的发明创造在其它成员国提出申请(在后申请),这些在后申请被认为是与申请同一天提出的。优先权原则的确立为申请人带为极大的方便。申请人在某一成员国提出申请后,可有6个月或12个月的时间就是否申请外国专利作出决定。一旦申请人决定外国专利即可在上述期限内提出申请并要求优先权。
四.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方式申请国外专利
采用该方式,申请人在?专利合作条约?任一成员国就一项发明创造提出申请后,在一特定期限内(即优先权期限:外观设计为6个月,发明或实用新型为12个月),再就其同样的发明创造在其他成员国提出申请,同样享有如?巴黎公约?所规定的优先权。采用该方式与传统方式申请涉外专利的不同是:PCT方式申请由国际阶段和国家阶段两部分构成,而传统方式仅由国家阶段一部分构成;PCT方式申请则首先进入由国际知识产权组织指定国际受理局完成国际阶段的审查,然后进入国家阶段由相应国家的专利机关进行审查,终做出决定。
五.国外专利申请注意事项
1.根据中国专利法第20条的规定,申请人申请外国专利的,首先应当向中国专利局提出专利申请,然后方能申请外国专利; 2. 申请人在优先权期限内申请外国专利可享有原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若原中国专利申请已超过优先权期限但尚未公开,则在公开之前也可申请外国专利,但不再享有优先权;
申请专利的误区
误区7:技术方案交待不清楚。
很多单位的发明人提交的专利申请文件非常简单,有的甚至只有几句话,技术方案完全没有交待清楚,这给专利代理人制作正式专利申请文件带来很大困难。
要求发明人提供更多的技术方案时,他们会以技术保密为由回避,表明这些发明人没有把握好保密与公开的度。他们只是一味要求保密,害怕多透露一点技术信息,而恰恰忽视了公开不充分的问题。
大量的案例表明,欧盟专利申请,如果一件专利申请被审查员以技术方案公开不充分为由而发出审查意见通知书,则这件专利申请有98%的可能被驳回。这一点希望引起发明人的高度重视.
误区8:专利申请前不做任何检索。
有些发明人提交的专利申请文件没有做查新检索,对技术方案的新颖性如何不确定,根本不知道其技术方案有没有公开过或公开使用过,这也是我国技术人员的通病——信息检索和收集信息的能力极低。
就公开而言,全世界范围内的任何文献都可影响技术方案的新颖性。在美国,就曾经发生过一个孩子的涂鸦否定了一件发明专利新颖性的案例。就公开使用而言,只有国内的使用才影响技术方案的新颖性。也就是说,国外已经普遍使用过的东西,如果国内没有出现,各种文献也没有相关记载,那你就可以申请专利。
这一点在将来的专利法修改中可能有所变动。可见,检索工作在专利申请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如果他人已经就某一技术方案申请过专利或者在相关文献中公开,你没有做检索也去就这一技术方案申请专利,那只能是白白浪费时间、金钱和精力了。
连续五年蝉联全球专利申请量之首——
我国年度专利申请首超百万件
《2016世界知识产权指标》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提交的专利居全球,在单一年度内提交了超过100万件申请。中国专利申请量占全球总量近40%,超过美国与日本之和,这已是中国连续第五年蝉联全球专利申请量之首——
2016年11月23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瑞士日内瓦发布的《2016世界知识产权指标》报告显示,2015年世界各地的创新者总计提交了大约290万件专利申请,中国提交的专利居全球,在单一年度内提交了超过100万件申请。
中国专利申请量占全球总量近40%,超过美国与日本之和,这已是中国连续第五年蝉联全球专利申请量之首。毫无疑问,中国已站在了世界知识产权舞台的中央。
成就不同寻常
只有了解中国知识产权的发展之路,才能真正理解这“100万件”的“含金量”。
上世纪70年代,“知识产权”这个名词才被译成中文,本世纪初才正式被收录到词典中。
上世纪80年代,中国正式成为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新成员,知识产权才开始广泛进入公众视野。
2008年,《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发布,明确了“激励创造、有效运用、依法保护、科学管理”的方针,确定在2020年把中国建设成知识产权运用水平较高的创新型国家。
从2005年的17.3万件到2015年的110.2万件,10年间中国的专利申请数量实现了百万级跨越。2015年,全球专利申请数量增长7.8%,而中国的增幅是18.7%。
随着中国朝着创新型国家健步前行,知识产权强国上升为举国目标。“知识产权强国是以知识产权制度支撑并保障创新发展、具有强大的知识产权环境治理能力和知识产权整体发展实力的先进国家。”这是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专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吴汉东给出的定义。
在全球经济格局调整中,中国成为创新的主要策源地,引领世界经济摆脱低迷。在上述报告发布的同时,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弗朗西斯·高锐多次用“不同寻常”盛赞中国的表现:“中国专利局是全球在单一年度内受理100多万件申请的专利机构,这非常不同寻常,而且这些数字正在并将继续以不同寻常的速度增长。”
如果说在进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初,改善知识产权状况还有迫于外部压力的成分,那么经过30多年的发展,实施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的能力,已经成为中国发展的自身要求。
企业加速接轨
上世纪90年代,李彦宏带着他的“超链分析技术”专利回国创业,由此开启了百度800亿美元规模公司的神话。随着国际化步伐加快,一个个中国企业正在与国际规则加速接轨。
“参与国际竞争必须遵守国际规则,要有高度的知识产权意识。”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车汉澍感慨颇深。建厂初期,华星光电就收到一份1500万元专利保护费的律师函,这犹如一记警钟。“我们认真分析了其专利领域,做出了详尽的检索,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集成创新,这使我们的产品远远超过了这份专利保护所囊括的全部技术,有效地规避了1500万元的专利领证费用。”车汉澍告诉记者。
自此,专利检索成为每件产品推出之前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也格外注重与国外同行企业进行专利对标。“我们采取了许多措施来拓展专利领域,我有的、你有的、我有你没有的、你有我没有的都可以进行交叉。”车汉澍说。2012年至2015年,华星光电专利申请量与PCT申请量均位列全国前十;截至2016年3月,欧盟专利查询,专利申请数达1.59万件。
如果说华星光电是制造业的代表,那么中兴通讯则是新兴领域的典型。作为国内通讯行业的佼佼者,中兴多年以来一直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知识产权战略布局。中兴通讯首席知识产权官申楠告诉记者,截至2016年6月,中兴通讯拥有超过6.8万件全球专利资产、已申请专利超过2.5万件,并连续6年专利申请位居全球前三。
2016年9月,中兴通讯与高通、爱立信等5家企业联合推出全新的物联网专利许可平台,旨在打破原有外国企业所设立的知识产权定价规则,制定一种更加利于商业规则、产业传输、技术共享的新型模式。据“英国知识产权办公室”2015年报告显示,中兴通讯在物联网专利排行榜上名列。
此外,从通讯行业的翘楚华为、中国移动,到互联网巨头百度、腾讯;从家电行业的领跑者海尔、格力,到手机厂商oppo、酷派,这些中国企业能够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无不靠的是技术创新的引领、知识产权的护航。
带给世界机会
为改变知识产权立法落后且与国际规则不相适应的局面,我国不断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建立起保护知识产权的大范围综合管理体系,加大保护知识产权的执法力度。
进入创新型国家不仅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必经之路,也是世界的机会。中国建设知识产权强国为其他国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全世界专利技术的拥有者、跨国公司和企业在中国找到了更多的商机。
知识产权制度在中国实施,发达国家、跨国公司通过直接收取专利、商标、版权费用等方式,每年从中国获得数千亿美元的利益,通过在中国生产产品再销往他国得到额外的品牌收益和技术增值,同样获得了数千亿美元的收益。
因为创新需要更高的技术设备来支持,而这些都是发达国家的优势。中国的创新活动,将为世界带来更多的商机和收益。
中国明确提出在未来几年进入创新型国家的行列,欧盟专利申请流程,中国知识产权的发展也大大增强了国外投资者的信心。目前,中国是世界上吸引外资多的国家之一,居发展中国家首位。全球500强企业中有超过470家在中国落户,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的各类研发中心超过1200家,外商投资企业已成为中国研发创新活动的组成部分,没有一个有效、运转的知识产权制度,不可能有这样活跃的局面。
来源:经济日报
您好,欢迎莅临联邦知识产权,欢迎咨询...
![]() 触屏版二维码 |